哲學不是高高在上、神祕莫測,特別值得拿來炫耀的學問。它的內容雖然深奧難懂,表面看來很難讓人親近,但那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機會正式接觸哲學的緣故。
本書內容淺顯易懂、概念清楚、廣泛周全,書中討論的問題重要適切,論述條理分明。透過生動有趣的舉例、旁徵博引的相關文獻,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循序漸進地引發讀者對哲學研究與閱讀的興趣。想知道哲學是什麼嗎?現在,就來一趟「想想哲學」之旅!
彭孟堯
現職: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福建廈門大學知識論與認知科學研究中心兼任客座教授
經歷:
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東吳大學哲學系主任
陽明大學知行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哲學系教授
研究領域:
心與認知哲學、知識論、形上學、科學哲學、邏輯、教育哲學
著作:
《人心難測》,三民書局
《知識論》,三民書局
《心與認知哲學》,三民書局
《形上學要義》,三民書局
《基礎邏輯》,學富出版社
《教育哲學》,學富出版社
王序
莊序―哲學貴乎能理解
再版序
自序
第1章 哲學究竟是一門什麼學問?
第一節 哲學不是這個樣子!
第二節 哲學思考的本質與問題
第三節 哲學的「好處」
第2章 知性的渴求
第一節 求真與除錯
第二節 理性、盲從與獨斷
第三節 知識的價值
第3章 如何研究知識?
第一節 知識的類型
第二節 知識的來源
第三節 「知識」的傳統分析
第四節 蓋提爾難題
第4章 知識的結構
第一節 無限後推難題
第二節 知識的金字塔
第三節 還有別的說法嗎?「融貫」概念的引進
第四節 換個方向來思考――「可靠」概念的引進
第5章 要獲得知識有多難?
第一節 辨別錯誤
第二節 夢、惡魔與桶中腦
第三節 進一步分析懷疑論
第6章 客觀與主觀
第一節 「客觀」的第一種意思:不偏頗義
第二節 「客觀」的第二種意思:程序中立義
第三節 「客觀」的第三種意思:方法論角度的研究中立義
第四節 「客觀」的第四種意思:方法論角度的普遍義
第五節 「客觀」的第五種意思:知識論角度的管取義
第六節 「客觀」的第六種意思:形上學角度的實在義
第七節 「客觀」的第七種意思:形上學角度的非心理義
第7章 語言與意義
第一節 語言的特徵――表徵與組構性
第二節 歧義與含混
第三節 語詞及其意義
第四節 羅素怎麼說?
第五節 雙生地球
第六節 孔明與「孔明」
第8章 真理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第一節 真理的分類
第二節 真理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第三節 相對的脈絡
第四節 真理相對論的進一步反思
第9章 心與認知的問題
第一節 心智與人的行為
第二節 研究心智的第一個哲學挫折
第三節 心與物究竟有多大的差異?
第10章 從機器人到真人
第一節 會思考的機器人
第二節 第一個困境
第三節 房子裡的美國人――第二個困境
第11章 科學:真的假的?
第一節 不科學與假冒科學
第二節 偽科學:驗證原則
第三節 偽科學:否證原則
第四節 科幻與科學
第12章 科學理論
第一節 什麼是科學理論?
第二節 歸納法的難題
第三節 何時接受一個科學假設?
第四節 科學家如何解釋發生的現象?
第13章 因果概念
第一節 因果概念的分析
第二節 因果概念的「依那斯條件」分析
第三節 因果必然性
第四節 因果關係的三個原則
第14章 我有多自由?
第一節 消極意義的自由
第二節 積極意義的自由
第三節 決定論與形上的自由
第15章 「道德」有什麼好研究的?
第一節 「道德」最好不是相對的
第二節 應該不應該?一個哲學實驗
第三節 道德思考
第16章 胖子與囚犯
第一節 那個無辜的胖子
第二節 非常非常簡短的歷史
第三節 從行為後果談道德――效益
第四節 義務論
第五節 囚犯兩難
第六節 道德與自我利益
第17章 「我」的問題真多
第一節 我的宿命
第二節 我是誰?
第三節 同一個我
第四節 我活著有何意義?
中英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