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梁, 漱溟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年份: 2019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五四運動百週年紀念版

      「震古鑠今」的新儒學大作,東西文化論爭的經典文本
      梁漱溟——中國最後一位大儒,
      堅守內心的文化自信,努力弘揚傳統價值的精華
      力求用固有的文化解決中國的問題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在五四運動中力抗全盤西化聲浪的大作,
      透過審視東西文化的發展和局限,
      重新評價儒家思想,影響了當代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梁漱溟,被譽為中國最後一位大儒,他一輩子都挺立著文人的腰板,堅持對的事情,即使面對強權亦不退讓。五四時期,他不隨波逐流,力抗盲目的全盤西化主張,他堅守內心的文化自信,理出傳統文化的精要並努力推廣,以求用固有的文化解決中國的問題。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九二一年初版,距今已近百年,在當時的東西文化論戰中獨樹一幟,於今看來,其國學開創性和對中西文化的思考仍影響深遠。熊十力以「中流砥柱」來讚揚《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在五四時期的地位,牟宗三也讚嘆這是一部「深造自得之作」。

    梁漱溟力抗新文化運動全盤西化的論調,穿透文化的表層,探究文化的根源,指出文化緣於生活,生活緣於人們的態度,而態度出於意欲。他說,由於意欲的不同,中國、印度和西方形成世界上三種不同的文化形態:西方文化是「竭盡全力去滿足欲求」;而中國文化是「遇到問題,強調隨遇而安,與欲求調和」;至於印度文化則是「因為欲求與現實有矛盾,便將兩者都鄙視,只強調宗教」,這便是他所稱的世界文化的三條路向,亦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化多元性,有別於以往文化是沿一條路線分階段演進的說法。

    梁漱溟強調東方文化須在自信的基礎下,選擇學習有利於提升文化素質的知識,而非盲目否定自我、全盤西化。他將西方的非理性主義和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相結合,對東西文化加以比較,極富開創性和啟發性。梁漱溟在本書中對於東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和分析,對後世影響甚深,並被視為現代新儒學的開山之作。

    作者簡介

    梁漱溟(1893~1988)
    中國二十世紀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原名煥鼎,字壽銘,祖籍廣西桂林。1893年重陽生於北京,自幼即受半西化的教育。1906年,入北京順天中學。1912年,任《民國報》編輯、記者,參加同盟會。1917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1924年,辭去教職,聚徒講學於山東。1928年,提出改造社會的「鄉治」主張,翌年開辦河南村治學院,任教務長,後又主編北平《村治》月刊。1931年,創立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以鄒平、荷澤為實驗縣,主講鄉村建設的理論與方案;兩年後,接任該院院長。抗日戰爭期間,為團結抗日而奔走,曾參加發動「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隨後赴香港創辦《光明報》;還先後在重慶、成都、桂林等地講學,而在重慶北碚主辦勉仁書院。1950年,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84年,中國文化書院成立於北京,出任院務委員會主席。1988年6月23日逝世。代表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人心與人生》等。

目錄

自序
第三版自序
第八版自序

第一章 緒 論
一般人對這問題的意思
以為這問題還遠的不對
隨便持調和論的不對
以為無從研究的不對
我研究這問題的經過

第二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上)
我們所要求的答案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一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二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三
西方化問題的答案四
我求答案的方法
我對於西方化問題的答案
答案講明的第一步
西方化的科學色彩
西方化的德謨克拉西精神
結果西方化的面目如此

第三章 如何是東方化?如何是西方化?(下)
答案講明的第二步
客觀說法的未是
生活的說明
人生三種問題
人生的三路向
中國文化問題印度文化問題之答案的提出
答案講明的第三步
答案講明的第四步
西方人精神的剖看
中國文化的略說
印度文化的略說

第四章 西洋中國印度三方哲學之比觀
三方思想情勢簡表
現量比量直覺三作用之說明
西洋哲學之情勢
羅素的意思
柏格森的意思
印度哲學的情勢
佛教的形而上學方法
西洋印度兩方哲學之動機不同
宗教問題之研究
宗教是否必要之研究
宗教之真必要所在
宗教是否可能之研究
宗教的真可能所在
印度文明之所由產生
中國哲學之情勢
中國形而上學的大意
孔子對於生之讚美
孔子之不認定的態度
孔子之一任直覺
孔子所謂仁是什麼?
孔家性善的理
孔子之不計較利害的態度
《禮運》大同說之可疑
孔子生活之樂
孔子之宗教
試說從來的中國人生活
西洋人生哲學
三方生活之真解

第五章 世界未來之文化與我們今日應持的態度
我們推論未來文化的態度
事實的變遷
經濟改正之必要
因經濟改正而致文化變遷
見解的變遷
態度的變遷
倭鏗的態度
羅素的態度
社會主義之變遷
克魯泡特金的態度
泰戈爾的態度
對世界未來文化的推測
就生活三方面推說未來文化
一般對未來文化的誤看
世界文化三期重現說
我們現在應持的態度
我提出的態度
今日應再創講學之風
世界的態度

補遺
著者告白一
著者告白二
1980年著者跋記
附錄一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導言
附錄二 《人心與人生》自序
附錄三 我對人類心理認識前後轉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