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和思考是不可分的,書寫並不只是傳達思想的動作,哲學寫作就是哲學思考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前者,後者是不完整的。——陳弱水
	
	本書收錄「臺大學生哲學桂冠獎」第五屆及第六屆共三十五篇精華作品。依人文、社會、自然與生命教育四個組別分訂不同題目。議題皆具有重要性或話題性。如:第五屆分為人文組「三人愛情行不行?」,社會組「論『欺騙』與食安問題」,自然組「科學數據與理論下的『真理』是真理嗎?」,生命教育組「面對伊波拉,個人有沒有義務為群體犧牲?」。第六屆分為人文組「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何者有『用』?」,社會組「論反恐與寬容」,自然組「機器人是否有助於人類福祉?」,生命教育組「同性婚姻應該合法化嗎?」等。學生依各議題進行深度思考與論辯,激發出篇篇充滿自省、關懷、理性論證的精彩文章。八個題目中,有六個直接與近年來國際、國內出現的事件和現象密切相關。哲學基本問題與現實社會的介面一方面是哲學思考生命力的重要來源,一方面也是哲學思考能對社會文化有實際貢獻的所在。
	 
	 
編者簡介
	李賢中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思想方法、先秦名家哲學、墨家哲學及中國邏輯學。著有《墨學:理論與方法》、《墨翟先生,請留步!》等多部作品。
序一/楊泮池
	序二/陳弱水
	出版緣起/李賢中
	 
	第五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三人愛情行不行?
	    首獎/胡萬鑑
	    貳獎/沈 俐
	    參獎/顏仕宇
	    佳作/宋曉涵
	社會組:論「欺騙」與食安問題
	    首獎/張瓊月
	    貳獎/陳信仲
	    參獎/邱怡嘉
	    佳作/高立桓
	    佳作/熊偉均
	自然組:科學數據與理論下的「真理」是真理嗎?
	    首獎/郭柏辰
	    貳獎/馬英哲
	    佳作/李逸翔
	    佳作/龔佑霖
	生命教育組:面對伊波拉,個人有沒有義務為群體犧牲?
	    首獎/張堯程
	    貳獎/懷 顥
	    參獎/陳俊宇
	    佳作/邱怡嘉
	 
	第六屆得獎作品
	人文組:人文教育與科技教育何者有「用」?
	    首獎/張宸瑋
	    貳獎/夏逸平
	    參獎/歐柏昇
	    佳作/張堯程
	    佳作/韓昌軒
	社會組:論反恐與寬容
	    首獎/林昇達
	    貳獎/周詠盛
	    參獎/鄭 剛
	    佳作/懷 顥
	自然組:機器人是否有助於人類福祉?
	    貳獎/蘇仁和
	    貳獎/懷 顥
	    佳作/李逸翔
	    佳作/陳以儒
	生命教育組:同性婚姻應該合法化嗎?
	    首獎/劉孟硯
	    貳獎/葉元蓉
	    參獎/苗廣雅
	    佳作/康少璞
	    佳作/賴佳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