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爾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亨利·摩爾

Henry More
1614CE 10 月 12th to 1687CE 9月 1st
英格蘭林肯郡南凱斯蒂文區格蘭瑟姆

作為劍橋柏拉圖學派的代表人物,亨利·摩爾是一位理性主義神學家,他將笛卡兒的機械哲學融入其高度獨特的哲學神學,旨在透過論證非物質實體、特別是「自然精神」和「無限絕對空間」的存在來證明上帝。他的主要哲學貢獻在於試圖調和新柏拉圖主義的二元論與新興的機械論科學,藉由確立介於上帝與世界之間的中介,為精神和非物質實在辯護。

亨利·摩爾是十七世紀英國神學家和哲學家,柏拉圖主義者,是「劍橋柏拉圖學派」(Cambridge Platonists) 的典型代表哲學家。

摩爾的身體與靈魂的二元論神學深受新柏拉圖主義思想的影響,但他在 17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發展出來的哲學神學,即便在某些方面與他的朋友和同事拉爾夫·卡德沃思 (Ralph Cudworth, 1617–1688) 的哲學與神學有密切的相似之處,並且在較小的程度上也見於其追隨者喬治·拉斯特 (George Rust, c.1628–1670) 和約瑟夫·格蘭維爾 (Joseph Glanvill, 1636–1680) 的著作中,但仍應被認為幾乎是獨樹一幟的。

摩爾以作為理性主義神學家 (rationalist theologian) 而聞名,他試圖利用笛卡兒波以耳等人發展的機械哲學之細節,來確立非物質實體 (immaterial substance)或「精神」(spirit) 的存在,進而確立上帝的存在。他尤其以發展「自然精神」(Spirit of Nature) 的概念而著稱,這是一種介於上帝與世界之間的中介,據稱是為了解釋那些無法用機械哲學解釋的物理現象而必需的;同時他也發展了「無限絕對空間」(infinite absolute space) 的概念,該概念也被用來代表非物質實在 (immaterial reality),甚至與上帝的許多屬性共享。

分享
英格蘭林肯郡南凱斯蒂文區格蘭瑟姆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