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哲學家 ,也是 Cloyne 的主教,柏克萊是一位相當有才華且在西方哲學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學家,以捍衛觀念論 (idealism) 而聞名於世。
英國哲學家 ,也是 Cloyne 的主教,柏克萊是一位相當有才華且在西方哲學史上非常重要的哲學家,以捍衛觀念論 (idealism) 而聞名於世,他認為現實完全是由心靈及其思想所構成,這雖然相當違反我們的直覺,但他的哲學系統卻足以對付大多數的反對者,也影響了休謨和康德 。柏克萊興趣廣泛,對宗教、視覺心理學、數學、物理學、道德、經濟學和醫學都有涉獵。
柏克萊在英國三一學院接受現代化的教育,接觸了十七世紀晚期反亞里斯多德主義的科學與哲學,1707年畢業後曾短暫成為三一學院的研究員,後受任命為牧師,1724 年成為教長 Derry。1734 年被任命為 Cloyne 主教,回到愛爾蘭。
柏克萊在 1707 年開始撰寫的哲學筆記(亦稱為哲學評論 (Philosophical Commentaries))是了解他早期哲學的重要文獻,可看到他從對笛卡兒、洛克、馬勒伯朗士、牛頓、霍布斯等人的批判性回應中,形成他的非物質主義哲學。柏克萊的第一部重要出版作品是《視覺新論》(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 1709)對視覺心理學有重要貢獻,並發展了與其觀念論相關的學說。柏克萊二十多歲時,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作品,《人類知識原理》(the Treatise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Knowledge, 1710)和《希拉斯與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 1713)。柏克萊在 1728 年前往美洲,期間撰寫了護教作品《阿爾西弗龍》(Alciphron),本書是了解柏克萊語言觀點的重要文獻。此外,他也撰寫了關於力學的《論運動》(Alciphron),涉及了他的科學哲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