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耶阿本德生於維也納,從小就聰穎過人。從他求學的經歷看來,他的個人興趣相當多元,大學時學過唱歌、表演、歷史、社會學、物理學,最後拿到的學位卻是哲學博士。雖然他日後以哲學家的身份聞名於世,但他偏好自許為表演者。他在 1951 年拿到博士學位後,申請了劍橋,打算去英國追隨維根斯坦。但維根斯坦於當年過世,他轉而去倫敦政經學院、師從波普爾,研究量子理論和維根斯坦的哲學。
費耶阿本德生於維也納,從小就聰穎過人。從他求學的經歷看來,他的個人興趣相當多元,大學時學過唱歌、表演、歷史、社會學、物理學,最後拿到的學位卻是哲學博士。雖然他日後以哲學家的身份聞名於世,但他偏好自許為表演者。他在 1951 年拿到博士學位後,申請了劍橋,打算去英國追隨維根斯坦。但維根斯坦於當年過世,他轉而去倫敦政經學院、師從波普爾,研究量子理論和維根斯坦的哲學。
1958 年,他成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 的訪問講師,並發表了他早期的兩篇重要文章:“An Attempt at a Re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 “Complementarity”。在這兩篇文章當中,費耶阿本德基於他所熟悉的否證論觀點反對實證主義,並採取科學實在論 (scientific realist)來看待理論和經驗之間的關係。
他後來的思想發展是批判波普爾的科學哲學觀點,以「反對方法」、「無政府主義」、「相對主義」、「怎樣都可以」 ( Anything goes! ) 等觀念而聲名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