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南宋哲學家朱熹的窮理工夫論為研究對象,通過溯源式的檢討、理論本身的檢討、展望式的檢討等三個向度,探究這套修養論述的理論效力。
書中首先勾勒朱熹工夫論的輪廓並測定其要義,復探問這套理論出現之理據,即朱熹自「中和舊說」轉向「中和新說」下之窮理工夫論,此轉向本身是否合理?接著探討:作為修養工夫樞紐的「窮理」,本身既屬於「知」的活動,則又有沒有足夠力量去推動道德實踐之「行」?最後,立足於現代,朱熹的窮理之學能否解答當前文化世界的問題並啟示未來?
修訂版含四萬多字新增內容,就書中若干關節作了釐清和補充,並提出一些延伸思考。期望透過盡可能周延的文本詮釋及三種向度下仔細的理論探討,協助讀者較為全面地認識朱熹的窮理工夫論,並推進朱熹哲學的研究。
吳啟超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導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高級講師,並赴韓國成均館大學、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美國杜克大學、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興趣包括儒家哲學、宋明理學、朱熹哲學、當代中國哲學、中國哲學的工夫論及英語學界的中國哲學研究,相關論文刊載於《中國哲學與文化》、《鵝湖學誌》、《東方文化》、《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東吳哲學學報》等。合編有論文集Dao Companion to Zhu Xi’s Philosophy。
修訂版自序
初版自序
導言
第一章 朱子的窮理工夫論
第一節 工夫與工夫論
第二節 工夫論的角色及工夫論分歧的成因
第三節 朱子工夫論的哲學前提:對「心」的特殊體認
第四節 朱子工夫論要義
第二章 朱子對「先識本心」的疑慮:轉向窮理工夫論
第一節 問題的背景
第二節 胡宏的「先識本心」
第三節 朱子的三點質疑
第四節 逆覺體證:一心之自識
第五節 真正的疑慮:「發見」與「肯認」是同一種作用嗎?
第六節 朱子工夫論轉向的詳檢與證成
第七節 朱子的「是非之情」
第三章 朱子論知行關係與實踐動力
第一節 問題之由來
第二節 真知即能行
第三節 問題之深化
第四節 「動力問題」之不圓滿答覆
第四章 非獨斷與可修正:窮理之學的開放性格
第一節 「復禮」作為對獨斷之制衡
第二節 讀書窮理之教的開放性格
第三節 文明對話值得預認天理嗎?
結論
附錄 再思朱子的「理」:「存在之理」還是「總文路」?
參考文獻
概念索引
人名與學派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