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蹊徑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語文蹊徑

哲學及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漢字
語文蹊徑:哲學及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漢字
語文蹊徑:哲學及跨文化視角下的漢語和漢字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關, 子尹
    出版社: 清大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5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語文蹊徑》一書是作者在過去三十年間,於兩岸三地及歐洲學界所醞釀的一系列與漢語漢字相關的理論反思的結晶。儘管作者並非漢語專業,但他對母語的熱愛與持續的學習,驅使他從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視角進行深入探索。書中參考並融合了多種西方哲學及語言學的理論元素,如轉換生成語法、雅各布遜結構主義、洪堡特及索緒爾的普通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詞場域理論、胡塞爾現象學,以及梅洛龐蒂身體世界相聯理論等,旨在為漢語漢字的理解提供嶄新的視角。這種以西方哲學和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卻以漢語漢字為對象的研究,無疑在當代學界中顯得甚為獨特,而這正是書名中「蹊徑」二字所寄託的寓意。此外,近十多年來,作者於香港中文大學開發的「漢語多功能字庫」網頁中,也可見到本書中若干重要理論環節的影響與延伸。

    作者簡介

    關子尹

    德國波洪魯爾大學哲學博士。曾執教於東海大學哲學系,後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任教逾三十載,現為該系榮休教授。歷任美國杜鏗大學、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英國劍橋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等校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研究範圍主要在德國哲學、現象學和西方哲學史。此外,於語言學、語文教育、語文政策、大腦科學、人文電算等交叉領域均有涉獵。曾出版《海德格的詮釋現象學與同一性思維》(1982,德文)、《從哲學的觀點看》(1994)、《教我心醉──教我心碎》(2007)、《語默無常──尋找定向中的哲學反思》(2008,2009)、《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2021)、《我心歸隱處》詩文集(2022)等書,並曾以中文、英文及德文發表論文多篇。此外,曾於香港中文大學人文電算研究中心主任任內開發「漢語多功能字庫」、「林語堂當代漢英詞典‧網絡版」等多種網頁。
      

目錄

願將蹊徑細追求——代序 

I 基礎建構篇

洪堡特的《人類語言結構》——語音與意義建構
從洪堡特語言哲學看漢語和漢字的問題——兼論胡樸安的「四音」和「四語」 
漢字六書學說的現象學詮釋 
六書與漢字的孳乳寖多 
從身體與世界的互動論漢字結構——梅洛龐蒂與胡塞爾現象學對漢字研究的啟示
 
II 精以致用篇

西方哲學東漸下有關語言的—一些重要議題 
論漢語及漢字中「存在」意緒的「四重根」
洪堡特思想為「漢宋之爭」所帶來的啟示 
從語詞場域理論看哲學經典的漢語翻譯問題 
略論哲學語言及其「操作空間」 

III 補篇

萊布尼茲的「中文之鑰」迷思 

IV 附錄

語文作育與語文保育——《語文求真》序 
夏其龍《拉丁語法暨入門讀本》序 
哲學中「語言轉向」的別支——序林遠澤《從赫德到米德》 
陳煒舜《中國古典詩歌講錄》序 
本書各篇原始出處說明 
本書作者其他主題相關論文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