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 範疇篇 解釋篇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亞里斯多德 範疇篇 解釋篇

亞里斯多德 範疇篇 解釋篇
亞里斯多德 範疇篇 解釋篇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
    譯者: 方, 書春
    出版社: 五南
    出版年份: 2023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是亞里斯多德邏輯學著作《工具論》中較短的兩篇—〈範疇篇〉、 〈解釋篇〉:其前者的觀念針對「存有事物」的元素來析解它們的語言特徵,如「實體」、「屬性」、「關係」、「數量」、「性質」、「類別」等等,目的將這些個別獨立的範疇,能透過之間的相互關聯,進一步的組合使用;後者則是用前者字詞來探討如何結合成單純敘述,著重於用單純字詞的命題推理多方面可能,以及未來偶然性的問題,以此論證自創的三段論法—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讓讀者從定義範疇學和解釋學瞭解,再述說範疇學和解釋學的內容綱要,使讀者能更能奠定形式邏輯的基礎,來思考解答多方面生活相關的命題。

    作者簡介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384-西元前322年)

    希臘哲學家和科學家。是柏拉圖的學生,後來在柏拉圖阿卡德摩學園任教二十年,於柏拉圖去世後離開雅典。西元前342年返回馬其頓擔任年僅13歲的亞歷山大的老師,影響了亞歷山大大帝對科學和知識的重視。西元前335年亞歷山大去世後,於雅典開辦自己的萊西姆學院,於此期間,他邊講課邊撰寫了多部哲學著作。由於亞氏與其弟子常漫步於庭院有頂蓋的走廊討論問題,因此有「逍遙學派」之稱。其作品多以講課的筆記為基礎。西元前342年,雅典人開始反對馬其頓的統治,由於他和亞歷山大的關係,被指控不敬神而不得不至卡爾基避難,一年之後病逝。他的哲學開創了之後的科學方法,被稱為古代最博學的人。著有:《工具篇》、《論靈魂》、《物理學》、《形上學》、《尼科馬可倫理學》、《政治學》和《修辭學》等。

    譯者簡介

    方書春{1916-1957} 

    曾留學美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與葛力、黃楠森編著《批判休謨和康得的不可知論》。譯有[古羅馬]盧克萊修《物性論》等書。

目錄

亞里斯多德   範疇篇 解釋篇導讀 /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 王志輝

範疇篇
解釋篇

譯後記
索引
亞里斯多德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