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時間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解剖時間

從科學、哲學、歷史到個人經驗,我們如何看待、研究與感受時間,思考時間的真實與虛幻?
  • 難度
    1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馬祖爾, 約瑟夫 ; Mazur, Joseph
    譯者: 張, 宛雯
    出版社: 臉譜
    出版年份: 2021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真實又虛幻、既快速又緩慢﹍﹍
    ⏰⏰⏰用一本書,探尋《韋氏字典》耗費1,700字定義的單詞——「時間」(time)——的真實樣貌⏰⏰⏰

    ★美國書籍評論網站Book Riot「時間」主題之最佳非文學書籍
    ★《出版人週刊》星號書評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暢銷書作者作者 伊恩・史都華  推薦

    周先捷    臺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洪裕宏    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高玉靜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
    高涌泉    臺大物理系教授    
    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鄭國威    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深刻推薦

    工業革命以前,人們每天工作不曾中斷,要一直到工業革命以後,才慢慢出現「週末」的概念?
    時間其實是不連續的,比起一條線段,更像一串珠鍊?
    「同時發生」這個概念在宇宙中其實並不存在,甚至根本沒有所謂的過去和未來?
    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竟能使細胞回春?老化和時間、速度的關係是什麼?
    時間存在,是因為我們存在?

    「時間是什麼?會不會其實只是人類的共同想像?」

    對多數人來說,時間就是鐘面上顯示的數字,這個印象不只來自於生活經驗,也承襲於前人的思維習慣。然而,我們感受到的時間就是真實的時間嗎?對此,我們得由更多元的面向重新理解時間,才能好好回答這些問題。

    本書即是一部從多元視角剖析時間的作品。作者數學家約瑟夫.馬祖爾博學多聞,統整人類在「理解時間」上所嘗試過的各種努力及成果。他從度量時間的歷史出發,看時間如何因為鐘的出現,從無形轉為有形,並影響了人類社會的演進;從歷代哲人的時間觀,重新思考時間若是以離散的數字來計量,那麼時間的連續性是否就像視覺暫留一樣,只是一種幻影;從牛頓與愛因斯坦對時間定義的歧異,理解時間其實不如我們所想的那麼絕對,而是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時間;從人體生物時鐘的最新研究,了解隨著年紀增長,我們對「一秒」的感覺會比年輕時更長,最終,再回頭探討我們最熟悉的——個人的時間感。

    閱讀本書,你將在這趟探索時間的旅程中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深刻的文字裡一再翻轉你對時間的常識與直覺,並由外轉而向內,重新認識你與時間最真實的關係。

    ▌國內好評
    本書介紹了幾乎所有跟時間有關的課題,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領域。令人驚豔的是,在物理學中的時間概念演變上,在哲學中的時間問題上,在意識中所呈現的時間上,以及在生物學所牽涉的時間上,本書的介紹在淺顯之餘,亦兼顧了驚人的準確性。對於想要瞭解各種時間議題的人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周先捷 臺大哲學系助理教授

    時間對於人們是一個如此熟悉卻又高度抽象、難以言說的概念;《解剖時間》這本書從科學史的視角出發,帶領讀者縱貫古今、橫跨物理、哲學、心理、生物等領域重新認識時間。人類內在的時間心理現象是複雜的,仍有許多待解密之處,透過此書,我們看到兩千多年來各個領域的專家對時間採取不同角度的論述與其探究的結果,或許我們永遠追趕不上時間,卻得以因此更接近時間一些!──高玉靜 輔大心理系副教授

    康德說:「時間與空間的感受是與生俱來的。」的確,時間與空間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概念。對物理學家來說,時間是客觀的,可以被精準測量的;但對一般人來說,時間是主觀的、相對的,同樣長度的時間,在不同的情況下可能造成不同的感受,有時時光飛逝,有時度日如年。然而時間就是生命的本質,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命都受到物理時間的影響,無論是晝夜變化的生理時鐘或是生老病死的壽命長短,若是無法取得協調、規律運作,生命也無法延續。《解剖時間》將提供解答,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焦傳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海外讚譽
    我們可以從卡車司機、賽車手、囚犯和鐘表匠的故事中得知,時間會隨著我們的思想節奏顯露出它的真實模樣。本書提供了一個創新的視角,迫使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時間的關係,並且學習如何善用它。——《Boomers Daily》

    發人深省的閱讀旅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星號書評

    馬祖爾這本新書出版的正是時候。在這部深入探討物理學和心理學的作品中,馬祖爾回顧了人們長久以來對日、小時和秒的研究,以及關於人體生物時鐘的新發現。——蓋瑞・德雷維奇(Gary Drevitch),《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馬祖爾打開了潘朵拉的知識之盒,奇蹟於焉出現。我們對時間的熟悉印象,使我們誤認為它很簡單,然而,時間事實上是矛盾、難以捉摸且違反直覺的。這本書非常有趣,而且內容豐富。——伊恩・史都華(Ian Stewart),《骰子能扮演上帝嗎?》(Do Dice Play God)作者

    馬祖爾有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能將數學與人性的溫柔交織在一起,成功吸引科學和一般讀者。他鼓勵我們思考死亡:我們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口正在倒數計時的鐘。——基雅・柯瑟隆(Kia Corthron),劇作家和《穿越磁鐵的城堡》(The Castle Cross the Magnet Carter)作者

    在這趟探索之旅中,睿智的馬祖爾邀請我們探索已知事物的外緣。這項有力的調查結合了驚人的研究、數學專業知識和深刻的思考。——威廉・歌德布盧姆・布洛赫(William Goldbloom Bloch),《巴別圖書館的不思議數學》(The Unimaginable Mathematics of Borges Library of Babel)作者

    本書對時間的意義進行了廣泛的思考。身為一位卓越的教師和熱心的旅伴,馬祖爾以發自內心的同情心、哲學思考和清晰的數學解釋,引導我們發現自己處於這一切的核心。——吉澤姆・卡拉利(Gizem Karaali),《人文數學雜誌》(Journal of Humanistic Mathematics)編輯

    作者簡介

    約瑟夫.馬祖爾Joseph Mazur
    美國馬爾波羅學院(Marlboro College)榮譽數學教授。著有數本科普書,包含《雨林中的歐幾里德》(Euclid in the Rainforest: Discovering Universal Truth in Logic and Math),該作品入圍美國筆會Martha Albrand獎決選名單、受到高度評價的《啟蒙的符號》(Enlightening Symbols: A Short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Notation and Its Hidden Powers)及《是湊巧還是機率?:巧合背後的數學與迷思》(Fluke: The Math & Myth of Coincidence)等。
    他獲得過諸多榮譽,像是古根漢獎助金(Guggenheim Fellow)、洛克菲勒協會貝拉吉奧駐村(Rockefeller Foundation Bellagio Residency)及伯利亞斯科獎助金(Bogliasco Fellowship)。著作散見於《華爾街郵報》、《紐約時報》、《衛報》、《科學》雜誌、《自然》雜誌和《Slate》雜誌。與妻子珍妮佛同住於佛蒙特馬爾波羅。

    相關著作:《是湊巧還是機率?:巧合背後的數學與迷思》

    譯者簡介

    張宛雯
    臺大物理學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神經科學暨教育碩士。
    歡迎來信:wanwen.chang@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測量
第一章 水滴、移影(報時)
 楔子:以百分之一秒的差距贏得金牌的奧運選手
第二章 搖鈴、擊鼓(時間的使用)
 楔子:一位鐘表家對時間的看法
第三章 一週的第八天(時間的循環)

第二部 理論家、思想家與觀點
第四章 芝諾的箭袋(時間之流)
 楔子:無期徒刑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第五章 物質的宇宙(哲學家眼中的時間)
 楔子:德州和奧克拉荷馬州的受刑人
第六章 谷騰堡的活字印刷(第一次資訊時代的時間)
 楔子:鎖在當下的時間
第七章 牛頓登場(絕對的時間)

第三部 物理學
第八章 時鐘是什麼?(超越觀察者的時間)
 楔子:國際太空站上的時間
第九章 同步的時鐘(校準的時間)
 楔子:另一種國際太空站上的時間
第十章 合而為一的大一統(時空)
 楔子:一次有趣的對談
第十一章 另一次午夜巴黎(時光旅行)

第四部 認知的感官
第十二章 大哉問(時間的感官與場所)
 楔子:時間與我同在
第十三章 它跑哪去了?(老化與時間的加速)
 楔子:世界上走得最慢的鐘
第十四章 感覺(時間感)
 楔子:在中國的iPhone組裝廠臥底

第五部 生命的韻律
第十五章 主節律器(時間之眼)
 楔子:股票交易室裡的時間
第十六章 內在的節拍(活細胞中的時鐘)
 楔子:長途卡車司機
第十七章 一百五十萬年(晝夜節律的同步)    
 楔子:天上的時間
第十八章 扭曲的感覺與錯覺(時間的溫度)
 楔子:我奇怪的時間意象
第十九章 系外行星與生物節律(環境的同步器)

後記
致謝
腳註
中英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