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記〉第 4 集:白令爺爺與小女孩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成王記〉第 4 集:白令爺爺與小女孩

「白爺爺,我還是覺得奇怪,一個人怎麼可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轉變性格?」一個小女孩睜大著機伶的雙眼,玩弄著白令的長鬍鬚問。

白令用著慈祥的眼神看著小女孩說:「我也很訝異,那個時候,吳大哥的性格竟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有如此大的轉變,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他其實不是那種會喜歡動刀的人。但吳大哥的為人就是如此,他是那種會為朋友義氣而兩肋插刀的人,或許也有可能是他的天命所致吧。」

小女孩微微地皺著眉頭問:「白爺爺,什麼是天命啊?那能吃嗎?」

「妳這小女娃,成天就想著吃阿吃的,小心變得和豬一樣肥。」

小女孩聽到這句話,生氣的鼓起她泛著玫瑰暈的雙頰說:「白爺爺,我再也不理你了啦,總是喜歡笑人家!」

白令聽到小女孩這麼說,笑了一下說:「好好好,不要生氣了,是白爺爺不好,不該取笑妳,原諒白爺爺吧。」

「除非你告訴我什麼是天命,否則我不原諒你!」小女孩氣憤地雙手抱胸,嘟著她的小嘴說。

「哇,這麼小就會討價還價,長大後還得了!」

「討厭啦,你又笑人家了,我真的要生氣了!」小女孩雙頰的玫瑰暈因為氣憤,更顯得明顯。

「好好好,白爺爺說就是了嘛,不要再生氣囉。」

聽到這句話,小女孩繼續躺在老人的懷裡,邊玩著鬍鬚,邊聽白令說。

「所謂的天命,源自於我們這個民族的宗教信仰。我們的祖先們相信,我們所有的一切皆來自天神的賞賜,我們的一切行為,天神會一一檢視。

我們的祖先在一場世界性的大戰裡慘敗,戰爭結束後,這個世界被五大帝國所瓜分,分別是西邊的商陰國、東邊的金兀國、南邊的伏倏國、北邊的馬薩國還有當時統治我們這個民族的汗凌國。

汗凌國是汗息人所建立,他們將帝國內所有非汗息人貶為奴隸,並在帝國邊境建造一個個奴隸村。

我們的祖先在戰敗後為奴,每天過著被剝削的日子,所有的食糧皆被奴隸村的村長劫走,家中的女人只要被看上眼,都會被捉走不再回家,村內的衛士若看人不順眼,隨時可以將人殺死。我族為奴的那段時間,每天叫苦連天,以淚洗面。

但是我族的祭司卻告訴我們的祖先一個預言,那是來自於天神的預言,那個預言說天神會賜給我族一個人,那個人會帶領我族反抗汗淩國的統治,並成為我族的王,為我族建立一個強大的帝國。

而吳大哥就是這個人,他是天子,是天神賜給我族的王,只是當時的我們都不曉得,是那時幫助我們反抗的老祭司死前告訴我們的。因為吳大哥身負天命,所以他所有一切行動包含性格,終究會和我們不一樣。」

小女孩歪著頭,想了一下後說:「白爺爺,但是你告訴我的故事,我聽不出吳爺爺有王的感覺阿,總覺得那位老祭司才是王,吳爺爺只是一個小跟班。」

白令聽到這話後睜大了雙眼,突然爆出一陣大笑。

「妳說得沒錯,我們當時的確像是老祭司的小跟班,吳大哥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王者的風範。但是,妳要明白,如果不是吳大哥有天命,不然他從沒真正想過要站出來反抗帝國這件事。而且,我們那個時候其實什麼都不懂,即便想反抗也不知從何下手,就先聽從我們的老祭司兼軍師的指揮。」

「所以,因為吳爺爺有天命,那麼他就當王,可在吳爺爺死去後當王的人是他的兒子,那他的兒子也有天命囉?」

「其實吳大哥的兒子沒有天命,有天命之人百年不見得有一;現在的君上,是因為承襲吳大哥的治國理念,所以大家才會跟著他。」

小女孩將白令的鬍子打了一個結後繼續問:「治國理念,那是什麼?」

「就是統治一國的根本想法啊。」

「那吳爺爺的治國理念是什麼?」

「他成天高喊著要實踐與民同甘共苦的仁政。」

小女孩將自己的頭髮和白令的鬍子結在一起後問:「仁政又是什麼啊?」

白令喝了一口茶後說:「這是發源於孔孟儒家的思想,關鍵在於『仁』,仁的根源為我們的不忍人之心,讓我們可以做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境界。」

「我越聽越不懂了,什麼是不忍人之心啊?」

「妳這小丫頭,看不出來妳年紀小小,好奇心倒是旺盛!白爺爺舉例說明好了。例如妳上次看到表哥在欺負小狗的時候,妳不是阻止表哥欺負小狗,並且保護小狗嗎?」

小女孩點點頭後,白令繼續說:「為什麼妳會想去阻止表哥欺負小狗?」

小女孩轉頭看著白令說:「因為我覺得那個小狗好可憐,他被表哥欺負到全身發抖,一直哀號,而且表哥也很過分,一直欺負弱小。於是人家看不下去,就去救那隻小狗了。」小女孩說完後挺起胸,彷彿自己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妳覺得小狗很可憐,這就是不忍人之心了。不忍人之心就是能夠讓自己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就算對象是動物,不忍人之心也會作用。君王將不忍人之心實踐於政治上面,這就是不忍人之政,也就是仁政。

一個君王如果實踐仁政,那麼他會站在人民的角度著想,為人民的幸福著想。例如當他想要徵稅,他一定會考慮到人民也需要吃飯花錢,所以他的稅不敢亂徵;如果他想要使用人民為自己做些事情,那麼他一定會想到人民其實也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例如農夫有農忙的時候,於是他就不敢亂徵用人力。

這種以人民的利益為利益,為人民考量而不是為自己考量的政治,堅持與人民一同邁向幸福的政治,就可以稱之為仁政。」

就在白令講得正起勁的時候,他發現小女孩已經睡著了,於是他就將她抱上床,輕聲的說:「好好睡吧,我的寧夏公主,等妳睡醒,我們再繼續說故事吧。」


後記

筆者這次的談論主要是在不忍人之心上,而白令的舉例說明是參考《孟子:公孫丑上》裡齊宣王在祭祀時以羊易牛的故事,而對不忍人之心孟子是這麼說的: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孟子講完這段論述後,在下文肯定每個人都有這種心,而不忍人之心給孟子的仁政思想作了一個最根本的保證,這個思想也影響現在的人們對政治,或者在上位者的期待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