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編譯】《食人族的形上學》:人類學遇上哲學 | 哲學新媒體
國際編譯

《食人族的形上學》:人類學遇上哲學

《基進哲學》(Radical Philosophy)網站刊出一篇書評〈人類學成為哲學〉(Anthropology becoming philosophy),由美國南緬因大學的哲學系教授 Jason Reed,評論巴西人類學家卡斯特羅( 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 )的《食人族形上學:邁向後結構主義的人類學》(Cannibal Metaphysics: For a...

您在這裡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基進哲學》(Radical Philosophy)網站刊出一篇書評〈人類學成為哲學〉(Anthropology becoming philosophy),由美國南緬因大學的哲學系教授 Jason Reed,評論巴西人類學家卡斯特羅( Eduardo Viveiros de Castro )的《食人族形上學:邁向後結構主義的人類學》(Cannibal Metaphysics: For a Post-Structural Anthropology)的書評。這本書的葡萄牙文原典是在 2009 年出版,並且在 2014 年推出英譯本。以下為書評〈人類學成為哲學〉的編譯內容。

人類學(或是社會學科)究竟能不能當被當作為哲學,或是處理哲學學科的命題?從法國 68 學運思潮(la pensée 68)的阿圖塞德希達拉岡以及李維史陀的對話及爭辯:人類學如何處理親屬關係(filiation)1,到德勒茲瓜塔里的《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怎麼處理西非各種社會型態的神話藝術等。雖然這些議題在英美哲學界很少被提及,但這些討論至今仍舊影響著當代歐陸哲學跟理論的發展。

如何從人類學來理解哲學?

《食人族形上學:邁向後結構主義的人類學》是從較為人類學的角度,來檢視人類學跟哲學兩種領域的研究。首先,比較傳統的觀點,是將人類學視為提供人類社會原始型態的實證經驗研究,來補足人類原初狀態假定上的不足;第二,近來比較常見的觀點,則是拿來檢視人類學家從自身文化帶入的成見,也就是說,人類學不只是觀察外在的世界,也必須反觀自身的意識。

本書作者卡斯特羅則是要打破人類學做為反觀自己的框架——他甚至想過,要把這本書取為《反納希瑟思》 (Anti-Narcissus)2,而且提出折射(refraction)的這層關係:人類學關心的,並不是我們跟他們的差別,而是彼此之間不穩定的分際,也就是主客辯證

卡斯特羅寫到,「人類學的原創性,不正是處理主客關係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模糊不清卻又不斷開展的聯結嗎?」與其把其他社會型態的理論與實踐,當作是原初社會型態的實證根據,或是反思個人的文化焦慮,倒不如將人類學所研究的真實原始社會型態,來重新建構哲學所想像出來的原初型態。

從美洲印第安人(Amerindian)的文化習俗跟神話中,卡斯特羅試圖解讀他們的概念及形上學,藉此找到轉化西方傳統哲學的進路。美洲印第安人本身的多樣型態,正是透過同樣的「文化」所折射出來的。例如,美洲印第安人認為美洲豹 (jaguar)也有人性:從美洲豹等動物的視角看到其不同的世界觀。就如卡斯特羅提到的「視角主義」(perspectivism)般,是從不同的視角轉換來拓展對世界之理解,而不是「單一文化跟多元本質」跟「多元本質跟單一文化」之間簡單的轉化。最重要的是知識的倒轉:並不是把理解的對象簡化成客體,而是「人」自身的行動及觀點如何影響著這個對象。這樣的倒轉,不只是轉化知識的對象(客體),也是轉化知識的研究者(主體):不是身分與矛盾之間的邊際,而是箇中層出不窮的變化。3

重探《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

因此,人類學並不只是對某些哲學人類學有貢獻而已,同時也延伸且重新定義了「人是什麼」,來普遍地改變了我們如何理解的方式。這樣的說法也能呼應到德勒茲跟瓜塔里在《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中,如何處理李維史陀等人類學家的理論,像是如何從不同社會型態——如非洲多根(Dogon)部落、巴拉圭古雅其 (Guayaki)部落、蒙古遊牧民族等——的神話,來回應「宇宙論」(cosmology)4及本體論等哲學的方法論。

卡斯特羅以《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第一冊〈反俄狄浦斯〉(Anti-Oedipus)中對俄狄浦斯神話或是其心理分析的重新詮釋與批判,提出了親屬的基本結構是如何決定了後代及其關係。從家庭、心智(psyche)跟社會的概念,德勒茲跟瓜塔里並不只是對家庭展開馬克思主義的批判(Marxist critique),而是從宇宙論的、神話的、生產上的概念,來尋找人類社會的普遍性。

從非洲多根部落等不同社會型態的觀察得出,親屬關係是「緊密的胚生流」(intense germinal flux)——每段「聯親關係」(alliance)5——的優先且必要條件,是緊密不斷的生產。在社會關係中的每段標識、交換、跟消費等,都是以生產關係為基礎。而每個「社會人」(socius)的欲望,都可因此被符碼化,然後被理解為富涵有生產欲望潛力的;也就是說,人類世界中的秩序、家庭及再生產關係是以聯親關係為基礎的。

德勒茲跟瓜塔里對生產的概念,如同馬克思的「前資本主義的各種經濟型態」 (precapitalist economic formations)一樣,是要處理前資本主義社會的神話。卡斯特羅以人類學重新處理《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的〈反俄狄浦斯〉、〈千高原〉(A Thousand Plateaus)這兩大冊之間的差異,寫道:

〈千高原〉中『生成』(Becoming)的概念,跟〈反俄狄浦斯〉中『生產』的概念一樣,都是扮演著找尋宇宙論的核心角色。 6

從生產到生成的轉移,同時也是親屬關係到聯親關係的轉移:在〈千高原〉中,聯親關係不再是緊密不斷的對外發展,而是建構出不同聯親關係中身分跟連續性的想像系譜學。卡斯特羅提出,

徳勒茲跟瓜塔里在書中寫『所有的親屬關係是想像的』,而我們可以再加『所有的親屬關係生產出一種國家及其親屬關係』。而亞馬遜人的緊密聯親關係,就是一種『對抗國家的聯親關係』(引述人類學家 Pierre Clastres)。7

《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的批判視角,不只點出了從聯親關係到親屬關係的轉移,也點出了資本到國家的轉移:聯親關係不再跟社會再生產、社會符碼化有關,而是跟轉化、生成有關。在生成、神話、巫術跟獻祭中找到,聯親關係並不是人跟自然、自然跟社會的的身分識別,而是人與自然、自然與社會之間的轉化過程。而 卡斯特羅提醒我們,徳勒茲與瓜塔里對生成的理解,是來自李維史陀對獻祭跟圖騰的理解——人與自然關係的兩種不同見解——「人與動物之間想像的身分識別,還有社會差異與自然差異的象徵關聯」。生成既不是人與自然之間,也不是社會秩序跟自然秩序之間的身分識別,而是人與自然、社會秩序跟自然秩序之間曖昧模糊的變化過程。

小結

卡斯特羅是研究《資本主義跟精神分裂》的聯親關係及親屬關係,而非如傳統人類學般研究親屬關係、儀式與神話上的爭辯;這並不只侷限在人類學,還有涉及到經濟與國家的概念等,是如何重新處理哲學的基礎問題的。因此,本書作者提供了一套獨特的人類學思考取徑——不是研究生產(或至少目的論上的生產),因為這只是用原始資料對應到哲學;也不是人類學與哲學上的實證資料交換,來為彼此劃分地盤;而是思考人類學與哲學之間關係的生成──來瞭解人類學理論的形上學跟本體論,進而進入哲學跟人類學相關的研究,來理解哲學發展的其他可能。

  • 1. 以血緣關係建立的社會關係,例如父子。
  • 2. 納希瑟思(Narcissus)是希臘神話中在水邊迷戀自己倒影的少年。卡斯特羅可能指的是,這種人類學取徑,有著過度自溺在自己內心想法的傾向,而忽略了應該觀察的是外在社會的樣貌。
  • 3. 本段謝謝網友 Robb Young 在臉書上提出的指正:卡斯特羅所談的美洲印第安人的視角(perspective),是在說當地印第安人把其他動物當作為「人(humans)」,每個動物都擁有人性(humanity),他們都擁有一個人(human)的靈魂,因此美洲豹把我們 「人(people)」當作為某一種獵物,就像我們「人(people)」看到野豬與猴子一樣。又好比,人之於啤酒(beer,作者沒打錯,真的不是之於 西方社會的「bear」)、美洲豹之於血一樣。那麼印第安人是怎麼知道其他動物或是說 其他的人(humans)怎麼理解世界的呢?他們是藉由舉行儀式的薩滿來瞭解的,這部分需要去看Eduardo Kohn(2013)的《How Forests Think》,印象中是薩滿舉行儀式,使得他的雙眼能夠進入到美洲豹或其他動物的視角。這種視角主義(perspectivism)並不只是簡單地說印地 安人的文化使他們能夠瞭解或看到有多種不同的世界觀(透過薩滿的視角觀看其他動物的世界),並不是這一種以「一種文化跟多元自然(one culture and multiple natures)」代替「一種自然跟多元文化(one nature and multiple cultures)」,而是他們在轉換視角的同時,改變了如何理解事物(to know something)的結構。我們通常會把事物作為一個客體(object),就像過去把人類學視為理解不同文化的學科、把不同族群當作被研究的對象一 樣,但是對於當地印第安人而言,他們如何理解不同事物的方式卻是把他們視作人類,賦予他們人性,而且要理解他們唯有透過儀式,使薩滿變成那個「人」才能夠 理解他們(也就是說要變成那個主體)。因此,其他事物、其他人(或是說其他動物)其他⋯⋯等,他們在理解世界(reality)、建構知識 (knowledge)時所扮演的角色都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客體。那麼,人類學作為一個學科,不止是提供了某些哲學人類學的概念(比如擴張了什麼是人、或是 重新定義什麼是人⋯⋯等概念),人類學學科的民族誌應該是代表著在理解世界與建構知識時的普遍性變化,即每一個民族誌都是不同的本體論描述、不同的認識論 方法,而不僅是單單地被認為是不同的文化而已。這也就是卡斯特羅看待那些美洲印第安人的跨物種民族誌的多元自然(multinaturalism)概念。2015/12/01
  • 4. 認為人類社會或文化或自然有同樣的起源。
  • 5. 須經過法律承認的社會關係,例如婚姻。
  • 6. de Castro, E. Viveiros (2014).  Cannibal Metaphysics: For a Post-Structural Anthropology.
  • 7. 同前引註。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