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友誼,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 哲學新媒體
來稿

友誼,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研究在希臘文化中史無前例,也比後來產生的任何友誼理論更為豐富,這是因為他認為友誼有三種基本類型。想想每個朋友屬於哪一類,可以幫助你拋棄剝削你的朋友,在破碎的友誼結束時釋懷,更懂得選擇朋友,以及更努力去維繫最有望建立優質情誼的朋友。

您在這裡

難度:
1

真正愛我們的人,會讓我們一生受益

在這個屬於臉書的時代,我們隨隨便便就丟出「朋友」這個詞,也因此貶低了這個概念。企圖心旺盛的人在社群媒體上到處交「朋友」 ,他們從不打算和這些人見面,卻希望對方能以「粉絲」身分追蹤自己。因此,我們應該重新閱讀《尼各馬科倫理學》第八卷中,亞里斯多德如何讚美真正用心的友誼:

友誼是人生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沒有人會選擇擁有一切好東西,卻沒有任何朋友。朋友可以幫助年輕人,避免他們犯錯;照顧老人,彌補他們失去的行動力;至於正值盛年的人,朋友可以幫助他們做好事。

真正愛我們的人,會讓我們一生受益。所謂真正愛我們的人,是指把我們的最佳利益,而不是他們自己的最佳利益放在心裡的人。這種慷慨的愛,是以自然為基礎:「父母對子女的感情,以及子女對父母的感情,似乎是天生的本能。不只人是如此,大部分動物也是,同一物種之間的友誼也一樣。」

亞里斯多德對友誼的研究在希臘文化中史無前例,也比後來產生的任何友誼理論更為豐富,這是因為他認為友誼有三種基本類型。想想每個朋友屬於哪一類,可以幫助你拋棄剝削你的朋友,在破碎的友誼結束時釋懷,更懂得選擇朋友,以及更努力去維繫最有望建立優質情誼的朋友。萬一真正的朋友太早離世,你也會更加遺憾,但是瞭解你的損失有多大,會讓你更珍惜現有的一切,同時幫助你更明智地投入認真的新友誼。

實用友誼——社交上的以物易物

有些友誼——或許是大多數——就只是對我們有用而已。友誼可以存在於兩隻動物,甚至是兩種動物之間:鷸會幫忙鱷魚清潔牙齒,而鱷魚的牙齒則為鷸提供食物來源。實用的友誼沒什麼不對。你幫我抓背,我也幫你抓背,或者在你生病時幫你送小孩去上學。你和朋友雙方都從這種有益的關係中得到了某種東西,這算是一種社交上的以物易物。

鄰居之間的友誼對雙方來說也可以很有用。你們可以在一方離家時留意彼此的財物,幫忙餵食對方的寵物,交換重要的地方消息或情報。信任很重要,如果你發現你的「實用朋友」不可靠,那你大可收回你一直習慣給予的福利。要是鄰居讓你的蒼鼠挨餓,你不會去傷害他們的貓,但會永遠不再答應照顧牠們。

很多實用友誼是基於共同點而建立。與需求、資源和社會地位類似的同儕(同學、同事、其他新手父母)培養友誼十分有用。因為是同儕,所以關係也是平等的,沒有一方的權力大於另一方,你們希望從中得到的東西,也大致相等。實用的朋友基本上是務實的安排,甚至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見面相處。亞里斯多德注意到,實用友誼在老年人之間十分常見,因為他們在實際生活層面更需要幫助,卻往往不喜歡實用朋友的陪伴,「除非是對雙方都有好處,否則不需要進行友好的往來」。

不過,有些實用友誼會存在於不太相像的人之間,而亞里斯多德對於不對稱的友誼形成的壓力很感興趣。你可能跟你雇用來照顧孩子的人產生「實用」的友誼,也可能互相喜愛。但你給保母的東西(通常是金錢)和他們給你的(照顧孩子) 並不一樣。雖然有一樁交易支撐著這份實用友誼,往往還是可以基於這種信任而發展出相互的感情,但是我們不能期待得到超越合意交易的支持。很多實用友誼最後會瓦解,是因為有一方片面決定將這段關係提升到另一個層次,當這位實用的朋友不借他們錢、或不載他們到復健中心時,就覺得失望了。

實用的朋友可能不太瞭解對方,當雙方的生活不再有相似性,這段友誼經常自然而然就結束了。亞里斯多德舉的例子是在某段路程結伴同行的旅人,他們這麼做是「為了某種利益,也就是獲得某些必要的補給」,但之後就毫無傷痛地分開了。身為社交動物,我們有很多人生是花在實用的友誼上。但是這種友誼也有基本的規則,最重要的就是避免在同儕團體裡講負面的八卦,或是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有好幾種方式可以破壞實用的友誼:對另一方期待太多、在對方不想跟你太親密時硬要拉近關係,或是「過度分享」,說太多私事而失了分寸。

享樂友誼——雙方都從中得到類似的樂趣

下一個友誼類型是基於樂趣建立的友誼。當雙方從這段關係中得到的是類似的東西,這種友誼就會長久持續。亞里斯多德提供的例子是兩個機智的人,他們喜歡跟對方見面,是因為他們會讓彼此笑。你可能會有幾個朋友,可以共享對音樂劇或賽馬的熱愛,還有幾個是一起喝紅酒的朋友;這並不表示你可以請他們在生活的其他領域提供協助,你對他們也沒有進一步的義務。彼此相處歡樂,往往讓年輕人誤以為對方的道德力量和忠誠度與自己是對等的。可是有很多魅力滿分的人,可以以享樂朋友的身分豐富你的生活,但也永遠不會再超出這個範圍了。亞里斯多德指出,最容易建立享樂友誼的年齡層是年輕人:

年輕人結交朋友的動機顯然是樂趣,因為年輕人靠情緒來引領生活,而且往往會追求他們覺得愉悅的事物,以及當下的目標。而讓他們覺得開心的事,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也因此他們交朋友快、不當朋友也很快,因為他們的感情會隨著帶給他們樂趣的事物而改變。

年輕人之間最常出現短暫的戀情,亞里斯多德認為這也是享樂友誼的一種。年輕人喜歡社交,容易受到感情衝動的驅使,所以很擅長開展享樂的友誼。而建立這種友誼的雙方享受到的愉悅往往是不對等的。「接受愛戀的關注而體會的喜悅, 與凝視愛人的臉龐所帶來的樂趣是不一樣的。」

此時會產生的問題是,如果這種友誼是建立在對美貌的欣賞上,它也會隨著美貌褪去而消逝。不過只要能欣賞彼此的性格,發展出更對等的關係,這種友誼也不是全無希望。這種狀況確實會發生,但亞里斯多德承認,只有在雙方道德價值相當時才有可能。物色結婚對象時,要找因為你永久的特質而喜歡你的人,而你也是因為同樣的理由喜歡對方。讓人驚訝的是,絕大多數人在開始一段認真的關係前,不曾對共同未來的願景做過坦誠的討論。如果你的人生規劃中包括生養孩子,而你選擇了一個不想有小孩的人當人生伴侶,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你非常重視事業,對工作投注很多時間和心力,另一半卻無法配合,你們之間一定走不下去。

實用友誼和享樂友誼都是正面的,也都能豐富人生。雖然亞里斯多德承認,壞人也能建立這兩種友誼,畢竟罪犯也會在法庭上為彼此說謊,一起追求並享受不道德的樂趣,但這些次要的友誼只能在本身的限制下發展。實用友誼要能持續,你必須履行自己當初答應的協議。基於享樂而建立的關係也適用同樣的原則:如果有人喜歡跟你相處,是因為你們兩人都愛好黑色幽默,那麼心情沮喪時在她面前哭泣、期望她支持你,並不會鼓勵她繼續跟你當朋友。

對於實用友誼和享樂友誼,亞里斯多德所做的結論是,這樣的友誼常會早早結束,「很容易破裂,因為當事人自己改變了,對彼此不再有趣或有用, 他們就會停止愛對方。而實用也不是永久的特質,不同的時期需求會不一樣。也因此,當建立友誼的動機消失,友誼本身也會瓦解,因為它的存在僅僅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但無論對哪一方來說,友誼結束時完全不必痛苦,前提是沒有人自欺欺人,以為這段關係情深意重。

主要友誼——歷經時間考驗的相互信任

大部分的友誼問題,都是因為混淆了次要關係和永久且堅定承諾的主要關係。亞里斯多德說得簡單明瞭:「朋友之間的歧異,最常出現在這份友誼的性質和他們以為的不一樣時。」第三種友誼,也是最高品質的友誼,是幸福家庭的成員之間,以及沒有親屬關係但雙方都付出努力的摯友之間,對彼此的。亞里斯多德認為:「朋友是所有好事裡數一數二美妙的,而沒有朋友與孤獨,是非常糟糕的事,因為整個人生和自主的互動,都跟我們愛的人有關。」

在努力要活得好的兩人之間建立的主要友誼,是對抗惡意謠言的保險。我們「對於自己親身驗證多年的朋友,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對他的說法,彼此有共同的信任,永遠不會對不起對方,並且具備真正的友誼必需的所有特質。但其他形式的友誼都很容易因為毀謗與懷疑而瓦解。」

主要友誼與另外兩種友誼不太一樣的是,它需要時間。友誼的長度也保證了友誼的穩定度。亞里斯多德把選擇朋友和選擇大衣拿來相比。大衣穿舊了,新大衣就變得討喜了,但朋友不是這樣。認識某個朋友的時間越長,就越能確定他們是好人。就算你認為新朋友很好,偏愛老朋友也是明智的做法,因為新朋友的承諾尚未受到驗證。無條件的信任會不會因為任何一方的行為而遭到破壞,只能靠時間來考驗。亞里斯多德曾引用過關於友誼的希臘諺語:要稱某人為朋友,他必須跟你一起吃過大量的鹽,而鹽是社交餐食中不可少的成分。

信任不可能一天就建立,卻可以一天就摧毀。不忠、在你最需要時讓你失望,或做了對不起你的事,這樣的人不值得你視為主要朋友。我學會再給好朋友一次機會,但僅只一次。也許是因為事情沒有解釋清楚,才出了狀況。但如果經過充分討論,他們還是犯了同樣的錯,那就表示問題出在他們某種永久存在的人格特質,而不只是誤會。當然,你未必要將他們完全排除在人生之外。我有兩個朋友,我不會完全信任他們,因為在我需要時,他們兩度都沒有支持我,儘管我常為他們這麼做。我把他們留下來了,但降級為「實用」或「享樂」朋友。

亞里斯多德強調,沒有人能應付許多主要友誼。「要建立完美的友誼,你必須徹底瞭解某人,跟他們變得親密,這是很困難的事。」如果你有太多主要友誼,就會在忠誠上產生實際的衝突:「要與很多人親密地分享喜怒哀樂並不容易;你很可能同時要與某人共歡,又要與另一人同悲。」明智地選擇少數幾份主要友誼——大概少於一隻手的手指——然後小心維護。這其中包括了選擇配偶,還有很遺憾地,你也要決定在血親之中誰真的值得你付出。這份用心包括分享他們的痛苦與成功,並對彼此啟動善行的循環。亞里斯多德也建議,需要定期聯絡、持續交流,寶貴的親密友誼需要經常維繫。

人格比財富更寶貴,也跟友誼更有關連

亞里斯多德說,不好的人是看得出來的,他們習慣把物質利益看得比朋友的福祉更重要。古希臘有句俗諺說:「朋友之間,財產不分你我。」但是不道德的人會利用你的友誼來獲得可以從中謀求的物質利益,而不是為了友誼本身。他說,和你能提供的物質利益相比,你只是附屬品。

不道德的人可以基於樂趣而建立膚淺、短暫的友誼(兩個壞人可以開心地一起玩撲克牌),不過他們無法建立任何一種主要友誼,因為他們誰也不信。他們之所以無法信任別人,就在於他們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因為驅動他們的是自私、嫉妒或只想贏的欲望,所以他們無法想像,當一個有道德良知的人受到追求普世幸福的欲望驅動時,會是什麼感覺。

真正以主要朋友的態度愛你的人,就算你不知道他們為你做了什麼好事,他們也會欣然包容。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向你證明什麼,也不是要得到回報,就只是想讓你得到最大的幸福。好的父母對子女就懷有這種利他的愛。就某種意義而言,主要朋友就像好母親:你痛苦時他們感同身受,希望可以代你承擔,好讓你不那麼痛。

有些人或許不太能接受,亞里斯多德並不認為家人之間的主要友誼和非親屬之間的主要友誼有何差別。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感覺得到家人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係並不一樣。但不會只因為你跟某人有親屬關係,他們就一定會為你付出、對你忠誠、希望你安好,這是痛苦但必要的認知。這或許讓人覺得有點危險,不過理性地考量每一段家庭關係(你自己的孩子除外,因為你既然選擇把他們生下來,就有特別的責任要無條件地愛他們),並以亞里斯多德的標準來評估,結果會很值得。

即使是核心家庭的成員,也可能會將他們的物質利益擺在你的安康之上,而危害你、背叛你,或是在你需要時不幫助你。血未必永遠濃於水:你自己結交的朋友,對你的愛可能遠勝過跟你有基因關係,或是你從小一起生活互動(如果你是被領養或寄養的孩子)的一群人。此時實用朋友的概念就能派上用場。如果你對某個堂表親或手足很好,但他們從未表現出禮尚往來的跡象,亞里斯多德會建議你將對方降級到次要朋友的地位。你們當然可以逢年過節問候一下,互邀參加婚禮,但不需要再多做什麼,也不需要感覺愧對對方。

對於主要友誼的維繫,亞里斯多德的考量非常細膩、周密。他說童年時期的朋友往往不會以同樣的速度「長大」,這聽起來好像是他的經驗談。不同的際遇發展,有可能讓以前的朋友無法再從彼此的關係中得到任何東西。如果跟我們很熟的某個人,性格似乎有了轉變,染上不道德的習性,那我們應該結束這段友誼嗎?道德有瑕疵的朋友通常除了扯你後腿,不可能有任何益處。不過和我自己的第二次機會(但是沒有第三次)原則一樣,我很高興地發現,如果這項缺點是可以改正的,亞里斯多德會給主要朋友再一次維持這份友誼的機會:「因為,只要他們能夠洗心革面,我們更應該在道德上幫助他們,勝過在金錢上提供資助,畢竟人格比財富更寶貴,也跟友誼更有關連。」

※ 本文為出版社提供之書摘,摘自霍爾, 伊迪絲., & Hall E. (2019).  關於人生,你可以問問亞里斯多德.

以「人」為本的「中間越讀」主張。 藉由跨界多元的題材,成為陪伴讀者探索身心成長與人文智識的入門橋樑。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