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十六歲的哲學課》 | 哲學新媒體
書評

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十六歲的哲學課》

台灣的教育一直都處於口水戰之中,特別是填鴨式教育一直被大眾的口水滅頂。這場教育的口水戰,近日因為台師大的高中生經典閱讀競賽,成功的創下另一個顛峰,而網路上許多文章和言論,...

您在這裡

難度:
1

台灣的教育一直都處於口水戰之中,特別是填鴨式教育一直被大眾的口水滅頂。這場教育的口水戰,近日因為台師大的高中生經典閱讀競賽,成功的創下另一個顛峰,而網路上許多文章和言論,不禁讓人反省經典閱讀在我們的高中教育裡的定位為何。

我看了一下書單的內容,發現其中有幾本書,我高中時讀過,然後真的、完全、根本讀不懂!我相信,一部分是因為當時的理解力不太好,另一部分則是對這些所謂「經典」文本的背景不了解所致。當然,高中的我讀不懂,不表示其他的高中生讀不懂,這樣的閱讀經驗,依然值得鼓勵參與,並且持續閱讀下去。

但如果你和高中時的我一樣,讀不懂或者不想讀這麼硬的書—畢竟學校的課業成績真的讓人很憂慮,老爸老媽加老師的碎念又很煩—那麼讀讀這本手島純的《十六歲的哲學課》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這是一本完全適合高中生,以及那些不了解高中生或者年輕人、卻又認為自己很了解高中生或年輕人的人讀。(後面這種人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高中時的我特別討厭這種人,現在依然如此。)

內容大要

我認為這本書的特色,在於作者對這些哲學家的生平有相當的了解。在讀的時候,透過作者對這些哲學家的成長背景講述,讓讀者可以明白這些哲學家如何形成他們的哲學信念。這也得以讓那些不太親民的哲學家思想,更為平易近人。我相信,最終讀者將發現,原來這些哲學家關心或者面臨的問題,此刻正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整本書的內容其實有經過相當的設計,如果你是高中生,你將會發現這本書其實可以與學校的西方歷史課本相呼應。

我不是在說這本書很無聊—雖然我不認為歷史課本有趣—我想表達的是,當你嘗試把西方歷史與這本書串在一起閱讀時,你會彷彿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般,挖掘到一些驚喜。瞬間,你會明白歷史課本裡的那些主義以及政治發展,還有大眾文化等等,其實都和這些哲學家相關。我不打算說這些哲學家利用思想推動歷史,但某方面來說,我會認為他們多少也要為歷史負責。這是我讀這本書時的其中一個小小心得。

世界三大宗教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哲學其實不會認同宗教,或者是反宗教。畢竟哲學是理性的工作,哲學家給人印象都是一群理性到極點的人。但是作者手島純卻在本書裡花了三章的篇幅,為讀者介紹世界三大宗教。

我認為研究宗教時,把它和個人信仰區分開來是有必要的,也會小心解說,以免引起誤解。1

作者在書中談到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這句話是作者在談論這三大教之前,寫下的一句話。透過這句話,可以看出作者其實對與宗教相關的思想,抱持著認真且尊敬的態度。這其實正好顯示出作者身為一位哲學人,他對思想或者哲學的敬意,單單的欣賞哲學自身,而不是頑固的守住某個立場看待哲學。

作者之所以介紹這三種宗教色彩濃厚的思想,我想除了宗教哲學這個理由外,是因為這個世界主要幾個較大的文化圈,基本上是由這三大教所決定。例如,歐洲文化的兩大支柱是基督教與古希臘哲學,中亞地區光是我們稱其為伊斯蘭世界,就可以看得出來其思想背景,再過來的中國這一帶的東亞地區,其實可以看得出是佛教和中國哲學扛起一片天。

如果我們要真正的認識哲學,很難不去理這些宗教味道濃厚的思想。特別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是不能不去了解——否則我們容易用偏見對待其他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換言之,如果我們沒去了解構成對方的「整體」思想脈絡的背景,那麼我們如何能說自己有世界觀或國際觀呢?

高中生的哲學境遇

在這之後,作者談到了幾位重量級的哲學家,有笛卡兒培根盧梭然後一直談到最具叛逆色彩的哲學家—尼采。這些哲學家,是歷史課本裡的常客,他們的格言也讓人朗朗上口,諸如「我思故我在」、「知識就是力量」或者是即便到現在、依然讓全天下一神教信徒都感到驚世駭俗的「上帝已死」,無一不是構成現在人類生活,以及你我青澀的高中生活之基調。

而在全書的最後,作者本著他身為教育者的關懷,分析了高中生所處的環境現狀。作者的分析,可以算是漂亮的展演了哲學眼睛看世界的方式,令人在佩服之虞,也認真關心起我們下一代的未來。

例如作者提到了現在高中的貧富差距問題,因為貧富差距,作者發現升學率高的明星學校裡的學生家境大多較富裕,而學生未來否有更好的成就,其實也和貧富問題有關。雖然並非所有的高中生如此,但大多數家境不好的學生,表現明顯就是不如那些可以獲得更多資源的學生。這實在令人心痛。

另外,現在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連高中生幾乎都人手一機。這意味著現在的高中生可以隨時上臉書之類的社群網站。其實社群網站的出現,就作者來說,讓現在的高中生相較於以往顯得更沒有個人特色。因為每個社群網站其實都是個小宇宙,個人往往受到這個小宇宙的氛圍主宰,為了怕被排擠會者是被認為不合群,個人就將自己消滅或者是壓抑,使自己符合這個小宇宙。

在書裡,作者除了對這兩點有深入的解釋外,其實也由社會層面談到了現在的高中生或者是年輕人未來必然會面臨,或者正在面臨的情況。這些情況書中皆有所介紹,不在此贅述。鼓勵各位高中生或者是成年人去讀,因為這些情況,將不再是「議題」,而是我們要好好面對且思考的「生活問題」。

結語

讀這本《十六歲的哲學課》時,我總是會憶起以前的高中生活。那時候的我,總是喜歡嗆一句:「我的人生,絕對不會是由幾張試紙和幾個數字所決定,而是由我自己所決定,否則我當個人也太可悲了。」

現在想起來,我發現高中時的我,就如同作者所說:

現在的高中生乍看之下很自由,但事實上活得很不自由。2

那時的我,總是想衝破些什麼,想反抗些什麼,滿腹的情感與衝動無從宣洩,最後是這些哲學家幫我找到一個出口——雖然當時的我不知道他們是哲學家。當然,因為被他們影響,我成了班上的「思想犯」,亦即,相較於成天拚大學的同學,我提早建立獨立思維。

這個時代的高中生,其面臨的壓力不比那時的我少,透過這次的閱讀書單新聞事件,更可以看到社會上許多人認為我們的高中生人文素養不好,但我認為這其實是誤解。最直接的例子是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事件,許多站出來講話的高中生,他們的發言足以讓許多成年人臉上無光。這也提醒我們,後生可畏。

在這本書中,我不斷強調「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事,但現實中許多人不經腦袋就接受別人說的話,要不然就對所有事情存而不論,以例行公事的心態度過每一天。不只年輕人這樣,成年人也一樣。可是,一旦停止思考,人就變得跟動物沒兩樣。3

十六歲的靈魂是一個叛逆的靈魂,這個時期正好學習思考。如果你有這樣的靈魂,就表示你有這樣的資質,何不讓哲學引領你的思考,讓你更能回答自己的滿腹煩惱?

反面來看,如果你想要氣一下自己的老師,又不想透過任何非理性的手段,那麼哲學會助你說出言之有理的回話。我想,這麼靈活的思考方式正好是近幾年的教育目的,而這本書可以是你學習哲學思考的第一步。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
0 人投票。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