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儒家走進民主社會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當儒家走進民主社會

林安梧論公民儒學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林, 安梧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份: 2021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公民儒學,一場儒家思想的當代轉型

    ★當代知名哲學思想家 林安梧 最新作品

    在民主社會,儒學也要與時俱進!
    以往,儒學的目標是希望人們成為「君子」,
    但在現代,我們應該先成為「公民」,再成為君子。

    林安梧教授於本書提出的「公民儒學」,可以說為當代儒學的未來提供了新的向度,目的在於將儒學融入現代公民的日常生活中,是儒學在民主社會的新形態。公民儒學所謂的「公民」,不僅具有法律上的意義,也有倫理學上的意蘊,略同於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

    公民儒學理論關注的核心,不只是傳統儒家說的修身養性,而是將「社會正義」與「責任倫理」作為現代儒家思想的內核。理論資源方面,作者主張由熊十力回到王夫之,在詮釋上則主張從過去的心性哲學轉向實踐哲學。

    本書分兩大部分,收錄作者在國、內外關於公民儒學的演講與訪談,用字遣詞平易近人卻不失深度,適合關注儒學或政治文化體制的人閱讀,也能作為學術研究的參考。

    聯合推薦
    吳冠宏│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曾昭旭│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鵝湖》創刊主編
    陳  復│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兼大一不分系學士班主任
    黃光國│國家講座教授
    賴賢宗│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顏崑陽│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龔鵬程│山東大學講席教授

    林教授長於吸納中外古今的哲思予以批判地承繼,並綜理出醒目精準的名目與結構,故其講學每使人得所提撕與召喚。全書洋溢融舊納新的創闢性智慧,不時釋放出一種釐清、會通、上遂的穿透力,這是目前受限於理論框架或拘泥於文獻解讀之學者難以抗衡的,因為其恢宏之氣度與淑世的關懷不惟是詮釋過去,更在引領未來、改變世界。

    ──吳冠宏│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傳統本具流動性,融通創生,始能生生不息。公民儒學的建構,是儒學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林安梧教授潛心學殖,有經世之心,既能護守知識主體,復能對話前賢,回應時代的呼喚,他是我心目中的儒之「時者」;我一生學習「調適」,林安梧教授的後新儒學,在我懸車之年,為我指出一條寬闊的踐履之路。

    ──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兼人文研究中心主任

    安梧教授為學宗船山的兩端一致論,本書也是這種為學路數的精采展示。如中西的對話、內聖與外王的對話、君子與公民的對話、聖王與王聖的對話,乃至人倫與人權、自覺與自由、民本與民主的對話等等。當然一致之道不可說,兩端對話也就須不斷持續。本書也只是持續對話的一環,作者之後當有更精采的對話讓讀者拭目以待。

    ──曾昭旭│淡江大學榮譽教授、《鵝湖》創刊主編

    儒家思想本來深具革命性,而且各時期都常有先行者,不惜高舉著儒家大纛來持續革儒家思想本身的命,使得儒學義理獲得更新。更新的原則就在於有沒有因應當日時空背景的需要,對社會正面臨的危機做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回應。敝人覺得林安梧教授就具有這種人格特質。林教授是新儒學大師級的學者,融貫儒釋道三種教化來開展對儒家思想的嶄新詮釋,重視其間脈絡的繼承與對話,從而提出公民儒學的新路徑,其意義與影響估計將會極其深遠。本書對海峽兩岸當前儒學發展有深刻的觀察,有關於儒家思想如何因應兩岸政局來持續深化公民教育,敝人熱情推薦讀者仔細一讀林安梧教授的觀點。

    ──陳復│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主委兼大一不分系學士班主任

    林安梧教授為當代儒家哲學大家,由社會結構功能的內化的角度,重新省思儒家的內聖外王,他在契約、責任與正義等現代法政思想之中,重新建構儒學社會正義論,卓然有成。《尚書‧洪範》的九疇為儒學社會正義論的上古淵源,是孔子從小康進步為大同的儒學革命論、是「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對世界永久和平的呼喚,而到了當代公民儒學,已然開啟世界之新運。

    ──賴賢宗│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暨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

    「公民儒學」四字如暮鼓晨鐘,醒心回神。儒學終於在當代民主社會活過來,不再只是學術象牙塔中,少數專業學者喃喃自語的理論。儒學原本不離日用,因實踐而成真理。當代儒學卻將「道德」講成少數專業學者才聽得懂的理論,不但學者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同時也遠離國民日常生活實踐,這是儒學衰微的主要原因。林安梧教授將儒學落實於當代「公民社會」,重建實踐精神與原則,期許眾人先成為公民而後成為君子;這是儒學與時俱進的創造性詮釋。

    ──顏崑陽│輔仁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

    作者簡介

    林安梧
    台灣台中人,國立台灣大學哲學博士。著名哲學家、當代港台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先後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暨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美國傅爾布萊特(Furbrighter)訪美學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暨哲學組召集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所長暨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暨傑出訪問學人、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思想與文化研究院院長、元亨書院院長,山東大學易學與中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師從牟宗三先生,在牟先生「兩層存有論」的基礎上提出「存有三態論」,認為「儒道同源而互補」,面對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新挑戰,主張融通儒、道、佛三教以展開對話與交談。方法論上,以王船山、熊十力思想為基礎,提出「言、構、象、意、道」五層的中國詮釋方法論。此外也關注儒學的現代適應性問題,自上世紀九〇年代起,擔任《鵝湖》社長暨主編,反思當代新儒學社群諸多問題,陸續提出「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學」、「公民儒學」等構想,引發學界關注,海內外已有多本著作與論文對此展開研究。

    學術著作三十餘部,包括《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契約、自由與歷史性思惟》、《道的錯置:中國政治哲學的根本困結》、《臺灣‧解咒:克服「主奴意識」建立「公民社會」》、《血緣性縱貫軸:解開帝制 重建儒學》、《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論語聖經譯解》、《林安梧新儒學論文精選集》等,以及學術論文三百餘篇。

目錄

【作者序】儒家還有戲嗎?
【導論】從「外王」到「內聖」:「公民儒學」的可能

【第一部】演講
第一章│「儒家倫理」的闡釋與釐清
第二章│儒家倫理在中國政治哲學中的效用與限制
第三章│「道的錯置」及其解開的可能
第四章│儒家在公民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第五章│道德意識在現代社會的意涵
第六章│從「心性倫理」過渡到「社會正義」的關鍵
第七章│以社會正義論為核心的後新儒學
第八章│關於「公民教育」的哲學思考
 
【第二部】訪談
第九章│後新儒家的可能向度
第十章│John Makeham訪談林安梧論「新儒學」與「後新儒學」
第十一章│倫理道德觀的轉化:發展公民儒學,提倡大公有私
第十二章│儒學革命: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
第十三章│社會統序與公民儒學:專訪台灣儒家林安梧
 
附錄│「企業儒學」、「儒商智慧」 與「陽明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