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作者(群): 柄谷, 行人
    譯者: 林, 暉鈞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年份: 2021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重量級思想家柄谷行人
    顛覆文學史常識的快意之作
    考掘文學建立過程如何成為精神史的框架

    本書集結自作者發表於文藝雜誌的批評隨筆,其前身為1975到1976年間作者於耶魯大學教授日本文學的課程材料的反思。這部代表日本後現代批評的經典著作自成書以來,受到極高的評價,隨著各國版本的陸續問世,在國際上產生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這本書並非文學史,而是建基於「顛倒」和「發現」兩個概念的批判之作。一般普遍理解的「文學」形式: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或自然主義,其實系屬同源,都建立在「風景的發現」、「內面的發現」和「自白制度」的前提上。「近代文學」的誕生不能單純放在歷史的連續性中思考,僅視為文學內部的佳遞承續,而是伴隨著「風景」、「內面」與「自我」的發現(發明)而產生的。

    常識以為先有風景才有風景畫,先有內在心理世界才有心理描繪,以及先有現實才有寫實主義,卻遺忘了在透視法出現、又經制度變革後,才出現(純粹的)風景這個「新事物」,此前風景並不存在;而「內在心理」得以出現,乃是自白成為義務、「自白制度」被發現有以致之。若然,本來的因果順序被倒置,「源頭」被遮蔽,讓人以為世界自始以來即如是運作,風景與內在世界於是成為客觀而不證自明的東西。此即所謂「顛倒」。

    身處已確定的知識制度之中,其間隱蔽的事物互相關聯、彼此定義,使我們絕難從單一角度看見其中的「顛倒」。本書以一種雙重閱讀的眼光(既是內容也是形式的閱讀),分別探討風景、內面、自白、疾病、兒童及文學敘事等日本近代文學獨有觀念和方法的形成過程,並從明治二〇年代(19世紀末)的日本文學和19世紀的西方文學中考掘「近代文學」的「起源」。作者以論述分析層層剝除固有論述承載的意義、解構符號內含的概念意識形態,讓原先看似自然的面貌褪下,使日本近代文學建制化的脈絡變得清晰可見――其中考察的各種問題,同時也是國族主義「起源」的問題;藉由明治時期文學文本的分析考掘,柄谷行人意在揭露種種歷史條件下近代文學與國族主義互依共生以至形成制度的關係。

    通過批判,柄谷行人敏銳洞穿的考察分析,對近代文化的發生所作之歷史還原,發前人所未發,為文學研究的思考方式和闡釋架構,開拓了珍貴的途徑與獨特而深刻的視野。有意思索人類當前困境與未來出路的讀者,可以此書為入口的線索,以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為鏡像,反省吾人身處其中的現代性。

    本書特色

      ★華語讀者千呼萬喚之全新中文譯本。

      ★柄谷行人作品資深譯者林暉鈞翻譯,精確地再現大師清晰的思路和嚴謹的行文。

      ★以雙重閱讀的眼光解構不證自明的文學迷思,讀來暢快淋漓。

      ★理論與社會實踐合一,敘事引人入勝。

    好評推薦

      「西方知識份子不可錯過的當代典論。」――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美國左翼文學理論批評家)

      「現象學從根源處質疑一切,而柄谷行人就以這樣的現象學方法為基礎。這本書為我們指出了文學成立,並且成為我們思考框架的過程。」――山口昌男(思想家、日本文化人類學者)

      「身為小說作者,柄谷行人的論述對我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文學面臨巨大危機的時代,我認為每一位文學作者和讀者,都應該思考自己在『起源』和『終結』之間的角色。對於這個難題,柄谷的著作將會帶給我們擷之不盡的啟發。」――董啟章(小說家)

      「我在乎的不是近代的批判,也不是近代文學的批判。我想探究的是依附著語言而存在的人類的條件。沒有人能逃出這一點。」――柄谷行人

    作者簡介

    柄谷行人 (Karatani Kojin, 1941-)

    享譽國際的日本當代理論批評家、思想家、哲學家,及文學評論家,研究主題跨越文學、經濟、歷史、政治、哲學等多元領域。曾任教於日本國學院大學、法政大學、近畿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加州大學,並長期擔任美國耶魯大學東亞系、哥倫比亞大學比較文學系客座教授。2006年退休。

    柄谷行人出身學運世代,1960年代就參加反安保運動。1969年以討論夏目漱石的〈意識與自然〉獲得第12屆群像新人文學賞。初期以文藝批評為主,1973年日本新左翼運動衰退後,重心逐漸移向理論與思想工作。近年來持續探討「國家」、「資本」、「國族」等概念,提出「Association」作為對抗之理念,2000年曾組織NAM(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運動,鼓勵成立各種小型共同體,以區域性的生產與消費,對抗大財團資本怪獸,近10年來更積極參與反核。日本311地震之後,他發表一篇擲地有聲的〈站在震後的廢墟之上〉,並親上街頭遊行。

    柄谷行人至今已出版著述30餘種,代表作有《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作為隱喻的建築》、《移動的批判:康德與馬克思》、《帝國的結構:中心.周邊.亞周邊》、《哲學的起源》、《世界史的結構》、《倫理21》、《柄谷行人談政治》(以上均由心靈工坊出版)、《邁向世界共和國》(臺灣商務出版)、《歷史與反覆》、《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民族與美學》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於2004年由岩波書店出版。

    譯者簡介

    林暉鈞

    畢業於國立藝專,為國內知名小提琴家。醉心哲學與當代思潮,2011年起引介並翻譯日本思想家柄谷行人著作,已出版《作為隱喻的建築》、《移動的批判》、《帝國的結構》、《哲學的起源》、《世界史的結構》、《倫理21》、《柄谷行人談政治》,另譯有《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神話與日本人的心》、《高山寺的夢僧》、《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革命的做法》、《孩子與惡》、《閱讀孩子的書》、《青春的夢與遊戲》(以上均由心靈工坊出版)、《禪與日本文化》等書。

目錄

【推薦序】為甚麼文學人要讀柄谷? 董啟章

譯序

台灣版作者序

岩波現代文庫版序文

典藏版序文
 

第一章風景的發現

第二章內面的發現

第三章自白這種制度

第四章疾病的意義

第五章兒童的發現

第六章關於構成力——兩場論爭

第七章文類(genre)的消失
 

初版後記

文庫版後記

英文版後記

德文版作者序

韓文版作者序

簡體中文版作者序

年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