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概念史論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自然概念史論

  • 難度
    0
    評價
    尚無評價
    譯者: 楊, 儒賓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年份: 2015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本書為漢語世界第一部探討「自然」概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變的著作,從概念史角度出發,探究「自然」概念的多重淵源與多元脈絡。

    「自然」是當代漢語學術詞彙中語義極多源也極多元的重要概念。自《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以來,「自然」概念的流變始終與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並行,而如同「道」、「太極」、「涅槃」一般,是極為重要的理論概念,在中國文化史各領域亦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本書是漢語世界第一部從概念史的觀點出發,探討「自然」概念在中國文化史上流變的著作。全書由十二個單元組成,撰述的角度是對「自然」一詞的後設反省,內容跨越的年代由先秦直至20世紀,作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美國的人文學者,議題新穎,觀點多元,一編在手,可大致瀏覽「自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流變過程。

    編者簡介

    楊儒賓/主編
    1956 年生於臺灣臺中。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哲學、宋明理學、東亞儒學等。主要著作有《儒家身體觀》、《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從《五經》到《新五經》》;編著有《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東亞的靜坐傳統》、《自然概念史論》;譯有《東洋冥想的心理學:從易經到禪》、《孔子的樂論》、《冥契主義與哲學》、《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等書。

目錄

「身體與自然」叢書序言╱楊儒賓
導論──追尋一個不怎麼自然發生的概念之足跡╱楊儒賓

【第一部分】

壹、論先秦道家的自然觀──重建老莊為一門具體、活力、差異的物化美學╱賴錫三
一、先秦道家「自然」一詞關涉人事與萬物相興發的世界觀
二、《老子》「道法自然」的具體存有論與觀復美學之重建
三、《莊子》天籟物化的差異存有論之一、多景觀
四、結論:「道法自然」落實為「與世俗處」的美學拯救

貳、魏晉玄學中的「自然」義╱蔡振豐
一、前言
二、魏晉玄學中「自然」一詞的使用
三、由「自然」一義延伸對魏晉玄學的討論
四、結語

參、從才性自然到道性自然──道教自然說的興起與轉折╱林永勝
一、前言
二、早期道經的自然觀
三、南朝佛教徒對初期道教自然觀的批評
四、南朝隋唐重玄學派對道教自然說的重構
五、結論

【第二部分】

肆、再論竺法護《正法華經》的「自然」譯詞──透過梵漢對勘的語義解讀╱黃國清
一、前言
二、漢文典籍中「自然」的使用意義
三、竺法護譯經中「自然」譯詞的語義分析
四、結語

伍、理學論述的「自然」概念╱楊儒賓
一、前言
二、天道運行之自然
三、天道之「自然」與「能然」
四、人格熟化之自然
五、小結:「天」與「人」的自然

陸、陳白沙自然之學的定位問題╱黃敏浩
一、引言
二、羅整菴等人對白沙的評論
三、黃宗羲對白沙的評論
四、劉蕺山對白沙的評論
五、總結

【第三部分】

柒、日本「自然」概念考辨╱陳瑋芬
一、前言:日本式「自然」的三個語義脈絡
二、「自然」的「自己如此」義
三、「自然」的「萬一」、「一旦」義
四、「自然」的「自然界」義
五、結語

捌、新「自然」考╱林淑娟
一、前言
二、「譯語」或「新詞」
三、作為「譯語」的「自然」:Nature二義分流的中譯史
四、作為「新詞」的「自然」:從越界到合法性的建構
五、結論:從「自然」到自然觀

【第四部分】

玖、道家之「自然」與海德格之「Er-eignis」╱陳榮灼
一、前言
二、海德格與道家之關連
三、「Er-eignis」與「自然」之相應
四、正確了解Er-eignis之涵義的重要性

拾、論所謂中國古代的自然主義──評李約瑟的觀點╱馮耀明
一、前言
二、陰陽與五行的宇宙架式
三、陰陽家的所謂自然主義是否具有科學性?
四、陰陽五行思想的理性化和規範化作用
五、附論李約瑟所理解的道家自然主義
六、結論

拾壹、懷德海論知覺與自然╱趙之振
一、前言
二、對自然之同質的思維
三、對感官知覺之分析
四、對近代西洋自然觀之批判:自然之二元分裂
五、自然中的對象
六、結語

拾貳、抗戰前後舞臺語言的「自然」──從《戲的唸詞與詩的朗誦》說起╱趙雪君
一、前言
二、白話詩文與聲音表現:國語與白話詩文的「自然」
三、舞臺語言的「自然」
四、《戲的唸詞與詩的朗誦》的時代評價
五、結論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