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承認而鬥爭 | 哲學新媒體

您在這裡

為承認而鬥爭

  • 難度
    4
    評價
    你的評價: 平均: 5 (1 人投票)
    作者(群): Honneth, Alex ; 胡, 繼華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05
將本書加入書庫,請先登入網站
  • 與那些僅僅關注一些現象的解釋青年黑格爾承認理論的著作不同,本書根據青年黑格爾的「為承認而鬥爭「模式來闡明一種具有規範內容的社會理論。這一模式基於這三個命題:實踐自我的形成依靠的是主體間的相互承認;在主體認同的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三種承認形式:愛、法律和團結;這三種承認形式遵循著以道德鬥爭各階段為中介的發展過程的邏輯。以米德的社會心理學為依托,本書實現了黑格爾理念的經驗轉型,形成一個社會批判理論的觀念,根據這一理論,要說明社會變遷過程,就必須採用相互承認關係內部所固有的規範要求。

    阿克塞爾·霍耐特(Axel Honneth),德國著名的社會理論家,1949年7月18日生于愛森,曾在波恩和波鴻學習哲學、社會學和日爾曼語言文學,1982年在柏林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論文題為《權力批判:福科與批判理論》(Kritik der Macht. Foucault und die Kritische Theorie),后經哈貝馬斯推薦,獲馬普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基金,曾長期擔任哈貝馬斯教授的助教。 1985年,完成教授資格論文:《承認的斗爭》(Kampf um Anerkennung)。1996年5月1日開始接替哈貝馬斯擔任法蘭克福大學哲學系社會哲學教授,社會研究所咨詢委員。2000年初,被任命為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還著有《權力的批判》以及《支離破碎的社會》社會等。

校譯者前言
導言
第一部分 歷史回顧: 黑格爾的原始觀念
第一章 自我持存的斗爭:論現代社會哲學的基礎
第二章 犯罪與倫理:黑格爾的主體間性理論
第三章 為承認而斗爭:關于黑格爾耶拿時期哲學中的社會理論
第二部分 體系再現:社會承認關系的結構
第四章 承認與社會化:米德對黑格爾觀念的自然主義轉化
第五章 主體間的承認模式:愛法律和團結
第六章 個人的同一性與蔑視:強暴、剝奪權利、侮辱
第三部分 社會哲學的展望:道德與社會的發展
第七章 社會哲學傳統的軌跡:馬克思、索雷爾和薩特
第八章 蔑視與反抗:關于社會沖突的道德邏輯
第九章 個人一體化的主體間性條件:倫理的形式概念
附錄 1 霍耐特年表
附錄 2 霍而特著作目錄
附錄 3 人名對照表
附錄 4 術語對照表